劉國松文獻庫與水墨會很高興宣布邊凱為第二屆劉國松水墨藝術獎的得獎者。
評選團成員黃光男教授是這樣評價的:“邊凱的畫作,在水墨畫的形質表現上,有兩種層級的美學感應,亦即是歷史性與文化性的結合。人文與歷史在他的畫面中,有了鮮活的動力。畫境、藝境、心境結合為一體,卻有現場實境的感染力量。他的繪畫,有幾項創作特徵:
其一,他把畫作的內容化為文學或歷史性的劇場,雖然是平面的視覺藝術,但在畫面安排上,對於畫面的佈置,以墨色為底,似為燈光照射的明暗佈置,在明處設置主體物象,將畫面題材的重點訂定,再加似為「走位」的配景安插適當的位置。不論是都市景觀或山林幽靜,也是畫面的配景,主角乃是活生生的社會生態,使畫面充滿生趣與興味,也引導觀賞者進入他所創造的畫面舞台間,或清茗述懷或鄉野悠遊,甚而南山之志、鐘鼎入仕的場景,使觀賞者深入其境,而不為造境所囿。
其二,還原文化古蹟活動的想像,包括歷史的演進、自然的變易或文資的研讀,造境有「知」與「覺」的情境裏,把古典中國文化的經典文本,或實地的存有,作一巧妙的安排,除了一般百姓生活的實質外,尚在古寺中尋求心靈安頓。其中神話的啟發,人文的再現,以及如魏晉之清空美感所塑造的生活理想,再現畫面上時,不論借古開今,或是以史為境的再生力量,畫面的象徵性與意象性,是水墨畫美學新生力量,當畫面呈現出可知、可感、可行的境地時,創作濃度百分之百成為大眾美感的標的。
其三,技法之熟悉與用心,雖然把畫面的調子加深,但在美感的營造上,有種「理當如此」的親和感,他全心全意投入每幅畫的力量是十足的,也是誠心的。除了技法完善表達畫境外,美學的深度、意象的表現,正如把一件事情發生的始末,以明確理念說明清楚,讓觀者一看就接受他誠意的創作解說,感應在不言可喻的畫面中。”
邊凱獲得了港幣10萬元的現金獎勵。兩項優選則被授予蔡德怡、曾霆羽。
正式的頒獎儀式於10月10日在水墨會展位舉行。劉國松通過Zoom遠程出席儀式。
評選團:
韓若蘭 | (香港大學藝術學系副教授) | |
黃光男 | (水墨藝術家,台灣藝術大學前校長,台灣歷史博物館前館長,台北市美術館前館長。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 | |
廖敬威 | (水墨會董事,香港) | |
劉國松 | (水墨藝術家,台灣師範大學講座教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院長) | |
薛永年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
觀察員:
劉子建 | (水墨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深圳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 | |
白適銘 |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
王春辰 | (中央美院教授、博導,中央美院美術館副館長) | |
夏可君 |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策展人) | |
姚進莊 |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 |